家长指南

Parents' Guide

家长该如何与孩子沟通?沟通中的6大学问,家长必读!

时间:2021-09-28    浏览:



亲子沟通是门大学问!长久以来,做家长的太善于“说”了,太着急“说”了。一旦家长没有好好说话,很可能阻塞与孩子的沟通。沟通不仅仅是表达,还包括倾听。亲子沟通中,比“说”更重要的是倾听,是感受,是与孩子共情。那么,日常生活中,家长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呢?


倾听技巧一:积极关注

家长积极倾听孩子,不仅体现在语言内容,还会体现在嗓音、语气、语调、眼神中。

 1、肢体语言:家长和孩子沟通时,身体要面向孩子,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;有些孩子害怕家长的威严,家长可以将身体微微倾斜45度斜角面向他,这样可以让孩子放松下来,不惧怕家长;有些年龄更小的孩子,家长可以蹲下来。家长和孩子说话时,要有眼神接触,目光应该随和、包容。

 2、全神贯注:家长应该全神贯注地倾听,不做倾听以外的事情。比如孩子在跟你说话,家长当下可能在忙,不能完全认真地听孩子说话,这时不要敷衍了事,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时间,告诉孩子等自己忙完后再和孩子交流。

 

倾听技巧二:耐心等待

 1、不随意打断孩子表达:当孩子在诉说时,常常被家长打断,又或是某个点激怒了家长,家长当下就将其打断,给出指令,让孩子照做。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不被尊重,不再愿意和家长诉说。家长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,对孩子多一点耐心,给孩子完整的表达时间。

 2、不让负面情绪控制自己:家长在听孩子表达时,可能当下有烦心事,自己的心情不好,就对孩子爱答不理,或者在听的过程中,孩子说的话不符合自己的期待,从而产生了消极情绪,去批评孩子。当家长有这些情绪起伏时,要及时梳理,让自己平静下来,才能理性地和孩子沟通交流。

 

倾听技巧三:适当反馈

家长的反馈是可以促进沟通的进行,让孩子觉得你是关注他的。

 1、语言反馈:在和孩子交流时,除了要专注、积极地倾听外,家长可以不时地给予适当的语言反馈。比如,孩子诉说时,家长可以用语言原来是这样”“接着呢”“然后呢,让孩子知道你是有认真在听的。

 2、行为肯定:当孩子在说话时,家长可以在行为上做出表示,比如,说到对的地方可以点点头,或用目光对孩子所阐述的内容表示肯定,当孩子说到难过的地方,家长可以给孩子拥抱,鼓励他继续说下去。

3、话题引导:有些孩子说话容易跑题,家长可以用语言慢慢将话题引导回来;有些孩子说话前言不搭后语,家长可以帮孩子把零散碎片的词梳理一遍,让孩子清晰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。

 

家长和孩子沟通,不仅倾听有技巧,向孩子提问也是有学问的

 

提问技巧一:开放式VS封闭式

开放式提问的答案不局限,促进孩子思考,相反,封闭式的问题只有对与错,是与否。

举个例子:有个爸爸带孩子去过动物园,这次又带孩子去,他这样问孩子:上次我们也来动物园了对吗?”“长颈鹿的脖子长不长?”“松鼠的尾巴像不像一把伞?这三个问题,都属于封闭式的问题。带孩子来动物园是想让孩子开拓视野,激发思维,可家长这样问就局限了孩子认识世界的途径。如果把这些问题换成开放式提问可以是这样:这次来动物园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?”“你觉得长颈鹿有什么特点?”“你觉得松鼠的尾巴像什么?

 

开放式的问题能够让孩子去思考,对沟通有推进作用。家长在问问题时要慎用为什么。比如,孩子考了70分,家长通常会问为什么只考70分,这种问法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在责备他。家长可以使用建议性的提问。比如,考了70分,是错在哪里呢?这种问法会引发孩子思考,从中找到错误的地方,解决当前不足的方法。多用开放式问题去提问,还可以和孩子玩胖问题、瘦问题的游戏,比如小草是不是植物?这样的问法算是瘦问题,外星人是长什么样子的呢?如果你是故事的主人公你会怎么想呢?这样的问法算是胖问题,家长可以和孩子互相发问,提问的时候尽量都问胖问题。

 

提问技巧二:反问句VS疑问句

疑问句能简单直接进入问题,避免让孩子觉得被质问,从而对沟通产生抵触心理。多用疑问句和孩子沟通,可以让孩子自主思考、创造。家长不要用问题发泄情绪,有时我们在跟孩子沟通时,有一种明知故问的情况,不要拿问题作为手段,问之前可以先停下来思考。家长情绪不好的时候不建议去问孩子问题,不要让孩子成为情绪下的牺牲品。

 

提问技巧三:问VS不问

与孩子所处情境相符的问题可以问,打断孩子注意力的问题不问。家长可以观察情境,提出与情境相符的问题。当孩子在专心做事的时候,特别是在专心写作业时,不让问题打断孩子思考。

 

转自多特儿童专注力